文脉传承续薪火,文明实践出新彩。6月3日晚,“文脉传薪走读深圳”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系列活动结课仪式在宝安区海旺学校举办。
本次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教学方式,通过“展-研-教-学-创”模式,带领青少年深入学习宝安历史文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安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深化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探索“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共建共享的一项创新举措。
馆校共建
让历史更生动、课程更精彩
走进海旺学校展示长廊,学校正开设的宝安历史碑刻拓片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展览前三位海旺学校的小小解说员正在为观展的家长和老师介绍展览内容?!坝佬饲牛冀ㄓ谇蹇滴跄昙?,距今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桥孔有三,上列栏杆,工程浩繁,颇为坚固。虽历经沧桑,而依然完好如故?!焙MN迥昙段灏嘣陨和д谙蚬壅剐腥私樯芾?,并展示了学校在永兴桥上设置的拓片打卡点。
“我很荣幸接触到这个研学课程,拓印的知识点都是我在历史书课本上学不到的,这让我对历史、家乡和时代都有了思考。我还在班级的分享会上分享了我学习的拓印碑刻历史故事,同学们都表示非常精彩?!焙MN迥昙兑话喑伦予に?。
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海旺学校精心组织学生们前往碑刻原迹、博物馆以及德育实践基地等地,通过实地丈量宝安文化的厚重与博大,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华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
此外,海旺学?;挂晕穆龃轿腥氲?,积极拓展文明实践的育人价值和发展空间。通过将思政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该校成功打造出一套别具一格的“思政专题+人文艺术+真实情境”的课程思政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在思政课程中学习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在艺术素养课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宝安区博物馆馆长杨钰哲告诉记者,本次活动既是“文脉传薪 走读深圳”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学系列活动的结课成果也是宝安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博学”板块中的精彩一隅。宝安区博物馆通过将展览送进学校,打通馆校界限,推动馆校共建与文博资源共享。在活动期间,宝安区博物馆的老师也走进校园,参与到丰富学校课程的建设工作中。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观看展览,近距离感受宝安的文风文脉。
文脉赓续
文明实践重构行走课堂
“让更多学子了解宝安历代碑刻,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宝安厚重的历史与璀璨的文风文脉?!?海旺学校党总支书记刘智强告诉记者,在本次“文脉传薪,走读深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海旺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文明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比如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我们精心组织学生们前往碑刻原迹、博物馆以及德育实践基地等地,实地丈量宝安文化的厚重与博大?;褂形颐堑南肪缃冢淳?、历史剧、课本剧、传统戏曲在舞台轮番亮相,也成为宝安打造‘文脉传薪 走读深圳’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的重要一环?!?刘智强说。
据介绍,本次文明实践共开发活动课程15项,形成了两类课程群,一是基于创意实践、艺术表现,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构建“科学·美学”创新课程群;二是面向文化理解、审美感知,构建“人文·教养”审美课程群。
在走读深圳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寻访宝安古迹,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文与艺术元素。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小组讨论等方式挖掘其独特价值。有的发现了古村落中的海洋文化,有的看到了古桥梁中的力学原理,有的对亭台楼阁中的藻井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有的抓住了窗花、堆塑、柱头,塔尖等等细节,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摄影、绘画、写作等形式记录下来,并设计成为一个个文创产品,形成了一份份珍贵的文化记忆。
研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学生了解宝安、热爱宝安、建设宝安的意识,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宝安区将持续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新时代文明风尚传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主题开展系列精彩文明实践活动,引领宝安全域文明水平全面提升。
跳转链接:中国文明网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