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附近100块-200块约3小时,全国空降app下载安装,全国空降快餐联系方式

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 > 文明创建
惠州龙门:龙城城西村工匠“绣”新景 巧手建家园
时间: 2024-11-05      来源: 惠州日报
  “我们是从网上了解到后,慕名而来参观的。没想到惠州市龙门县城周边还藏着一个这么精致的乡村!”今年国庆假期,专程从惠州市区到龙门县旅游的卢先生和朋友们在位于龙城街道城西村的百果里农业综合体项目游玩时,拍下了独具人文特色的乡村风貌。
  惠州市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从前这里以出木匠、建筑工匠而小有名气。近年来,借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城西村聚力建设绿美乡村,通过打造百果里农业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百果里”),形成独具人文特色的乡村风貌。该村农民工匠积极参与村项目建设,在助力家乡发展的同时实现增收。
  打造农旅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城西村围心村民小组,只见村道平坦开阔,村庄干净整洁,村民家房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四处树木成荫,满目欣欣向荣。村内,田园特色民宿、乡村咖啡厅、生态采摘园游人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一幅风景秀丽的生态田园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城西村的变化得益于该村2022年引进的龙门县百果里农业综合体项目。据该村乡贤、项目运营方惠州市百果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陈海强介绍,该项目总用地面积700亩,以“百果农场+作坊体验”为核心,规划建设为集果树种植、休闲度假、作坊体验、精品民宿、文创美食街区等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业态。
百果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度假。
  记者初见陈海强时,他正与多名工匠对接果园里一处木质装饰该如何装摆。在他眼里,百果里中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园,既是他倾注大量心血打造的“宝贝”,也是城西村村民共享的美丽“财富”。
  “这里没有工业污染,环境也好,保留了客家文化的建筑和生活方式。”回想起打造百果里的初衷,陈海强说,城西村古朴的风格非常适合打造休闲景观。此外,这里距龙门县城比较近,资源基础适合发展文旅产业。作为一名在城西村成长的本土村民,早年他一直在外地从事园林绿化、艺术景观相关工作。怀着对家乡的强烈情感,2022年,陈海强看到龙门县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的建设契机,毅然回到城西村,通过自身专业经验,盘活家乡资源,通过“绣花功夫”把城西村打造成一步一景、宜居宜游宜商的花园式村庄。
  这座以特色果蔬种植为依托,致力打造集特色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一经投入运营,就吸引了龙门及周边城市大批游客前往观光、度假。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村貌、促进了村民增收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还推动植绿护绿与群众增收相互促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景观营造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美化。 
百果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在建设过程中,该项目向村民租用了500多亩闲置地以及11栋闲置农房,同时还将通过合作方式每年给村集体固定分红?!耙郧罢饫锏姆孔佣己芫?。自从百果里项目进驻后,很多闲置的农房都改造了,环境不断变好,大家的收入也提高了?!贝迕癯轮净?。
  “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9.2万元、村民小组集体收入22.5万元。”城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火生介绍,借助龙门县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契机,城西村立足当前产业资源优势,吸引农旅项目进驻,不仅进一步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产业活化、生态活化、文化活化,让城西村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乡村建设
  城西村焕发新机离不开龙城街道办与城西村委会的悉心指导和陈海强的细心经营,也离不开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工匠们的用心建设。在百果里建设过程中,施工队伍中超过一半人员是当地从事建筑行业的村民。
  “五个城西人,一个建筑人”。在龙门县龙城街道的城西村,建筑业历史悠久,建筑文化底蕴深厚。20世纪80年代,城西村就以木匠、建筑工匠的精湛手艺小有名气,时至今日,城西村的建筑工匠足迹遍布珠三角乃至香港、澳门等地。
  龙门县于2018年10月正式成立广东省首个村级协会——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通过“党建+协会”的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城西工匠精神,将“单打独斗”的城西村工匠们团结起来,吸引大批建筑工匠返乡,在“家门口”承接工程,实现技能成才、技能致富。
  如今,该协会已经从成立之初的80人发展到200余人,涵盖设计师、泥水工、扇灰工、油漆工、水电工、木工、管护员等各类建筑工种。随着城西工匠的“走红”,协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建筑从业者慕名而来,辐射带动龙江、永汉、麻榨等9个镇(街)的技能人才培育。
  在“百千万工程”推进中,城西村工匠坚持“自己家园自己建”,主动投身村道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等工作,用“绣花功夫”对城西村农房和建筑物进行自主设计施工,运用传统工艺改造外立面,打造村庄特色花草景观,绘制外墙壁画,建设村党建长廊等,助力城西村“旧貌换新颜”。
  “在百果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本村工匠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把专业技能和对家乡故土的热爱,都投放在了这里?!弊魑俏鞔迮┟窆そ承峄岢ぃ潞G扛嫠呒钦?,工匠协会将充分发挥老工匠“传帮带”作用,沿袭传统的“师带徒”结对帮扶模式,一对一教授建筑理论知识,手把手讲解搭架子、砌筑、镶贴等关键实用技术,将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不断壮大乡村工匠队伍的同时,为工匠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不仅要让大家在家门口有工作,还要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此外,该协会还将进一步发挥城西村工匠文化优势,传承和弘扬工匠文化,同时吸引众多游客,提升城西村知名度。(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汤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