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附近100块-200块约3小时,全国空降app下载安装,全国空降快餐联系方式

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 > 文明创建
提“颜”增“质”,河源乡村向“美”而行
时间: 2024-11-28      来源: 河源日报
  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蜿蜒到家门口,庭院里或鲜花绽放或硕果累累,无人问津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受人欢迎的休闲小公园,旧房平整为停车场,房前屋后成了微菜园……河源乡村向“美”而行。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河源市以主要干道沿线、重点提升区域和集中整治片区等“三类区域”为重点,开展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房屋改造提升超过11300栋,村庄面貌发生大变化,“颜值”实现大提升,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取得喜人成效。
  科学部署
  美丽乡村从“蓝图”变“实景”
  走进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河堤旁绿树掩映,湿地长廊、绿道田野、文化广场与美丽村居交相辉映,黄、绿、红、蓝四色电线并排从崭新的变压器延伸至家家户户。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金史村通过积极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从农房风貌这一“小切口”入手,实现村容村貌“大变化”。经过外立面改造后,曾经破旧的房屋如今焕然一新,不少农房的外立面还融入了具有客家文化和岭南元素的彩画,一系列变化让村民们交口称赞。
上图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下图东源县顺天镇圩镇。
  这些变化,是河源市扎实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河源市聚焦实现“安全隐患有效消除、城乡风貌整体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总目标,制订了《河源市2024年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并成立工作专班,精心组织、全面动员,高位、高效推动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在风貌塑造方面,各县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建筑外立面改造上,融入传统的建筑装饰图案、岭南客家风情特色等地方文化元素,避免“千镇一面”“千村一面”,提升城乡整体风貌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同时,各县区还将铁皮棚拆除、外立面改造等“硬任务”与周边环境综合提升等“软任务”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将整治提升与绿美建设、乡村振兴等相结合,推动镇村整体风貌实现大提升。
  为有序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河源市还注重强化指引,先后编制了《河源市城乡风貌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控工作指引》《河源市2024年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整治提升行动施工联盟运行指引》《建筑业央企助力河源市“百千万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指引(试行)》以及城乡建筑风貌提升造价估算指标等有关指引,各县区也对标对表市级方案,优化调整了城乡风貌提升建设图集指引,科学指导城乡风貌管控提升工作,让“施工图”变“实景图”。
  多措并举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原来脏乱差,污水横流,经过风貌提升,房子好看了,社区也漂亮了,还可以到河边欣赏风景或者钓鱼,心情都比以前好多了?!彼灯鹕缜罱父鲈碌谋浠?,江东新区河紫路社区的群众感慨,多年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净齐美”,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农房风貌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今年以来,河源市充分发挥建筑业央企助力河源市“百千万工程”作用,与中铁广投公司紧密合作,发挥省、市、县属国企及民企、强村公司的助力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铁皮棚超过21.8万平方米、破旧建筑改建面积超过30.8万平方米,完成房屋改造提升超过11300栋。此外,各地还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积极引导群众以个人出资、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营造全民共建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紫金县义容镇美丽示范主街 肖斌 摄
  在做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的过程中,河源市还十分注重技术赋能,强化绿色建设。如东源县充分发挥中铁集团和东源县城投公司的专业建设力量,以公益帮扶形式在义合镇下屯村新农村集中建房示范点建设装配式农房,推广应用绿色农房建造技术。截至目前,4套装配式农房装修已经进入尾声,另有6户将在12月底前动工建设。
  为了提高乡村建设工匠的从业水平,提升农村住房建设质量,河源市还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促进工匠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同步提升。今年10月,举办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班,518名乡村建设工匠集中充电,参训人数为历年之最。这些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工匠覆盖了全市101个镇(街),大大充实了乡村建设的人才队伍,有力地保障了乡村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接下来,河源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不断推进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再巩固、再强化、再提升,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城乡风貌,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