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育计划启动
时间:
2024-12-12
来源:
深圳晚报、深圳Plus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育课程在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开。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盐田区田心小学原校长李银军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向大家系统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活动的多种开展形式。南山区文化馆和龙岗区文化馆特聘教师、传统文化非遗传承授课老师黄斐为大家带来《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示范课。
据了解,本次参与培育计划的近五十名志愿者都是来自全市各社区的讲师、退休教师、社会工作者,他们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培育计划。本次活动旨在提升“中华经典推广”文明实践志愿者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培育一支“中华经典推广”文明实践志愿者讲师队伍,带动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者文化建设。
追根溯源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活动现场,李银军从“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定义,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诸子百家到传统节日,从中国建筑到汉字汉语、民风民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囊括的内容广博、凝结着前人的无数心血与智慧,得到了现场志愿者们的一阵叫好。
“国学,即中国之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崩钜髁斯Ф灾谢判愦澄幕拇凶饔?,并请志愿者们思考《弟子规》《三字经》是不是国学?在讨论后,志愿者们一致给出肯定的答复,认为这些书籍作为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内容,体现了“仁、义、诚、敬、孝”等思想。
李银军进一步讲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和任务。他挑选的50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为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提供了充实的教育内容。李银军指出,对于低龄段和高龄段的听众来说,可选择的内容有很大差别,需要教师仔细思考。
实践为准 计划开展多场课程与活动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实操层面,李银军提出了几项基本原则:诵读与理解结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启发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情感教育与体验式学习相结合,力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听众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拔易隽艘槐沧永鲜?。非常认同李老师说的这几个原则!要让学生接受知识,需要让他们先理解其中的价值、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者张阿姨表示。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传统文化。同时,自读、互读、打节拍读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读好节奏,读懂深意。多媒体、短视频的兴起,可以辅助教学,让经典在科技的力量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晓畅明白。以国学经典教材为例,李银军从多个方面带大家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培训第二部分,黄斐现身说法,以理论为基础,为大家带来《家风家训: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示范课,通过讲述家风故事,让大家理解家风家训的定义和作用,产生对于传承新时代家风的思考。在短短一个小时的课程中,黄斐回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应该怎么上”的话题,赢得了阵阵掌声。
近年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不断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播更加深入人心。非遗传承手工活动、传统文化宣讲系列活动、传统戏曲学习等大批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得到滋养。
据了解,“中华经典推广”文明实践种子讲师培育活动将构建讲师训练课程体系,并形成“中华经典推广”标准课件,将挑选优秀讲师到社区开展讲学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学习在基层扎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