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29
来源:
南方+、广佛头条、文明佛山
近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血液内科,上演了一幕生命接力。现读六年级的陶明(化名)暂时放下学业,带着拯救父亲生命的坚定信念,来到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今年初,陶明父亲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在中华骨髓库未找到适配供者情况下,陶明毅然决定成为父亲的供者,与父亲携手战“病魔”。
陶明采集造血干细胞。六年级的陶明(化名)采集造血干细胞。
有困难,我们一起面对!
一般来说,儿童捐髓要求要在体重在40公斤以上,由于陶明年龄尚小且体重不足50公斤,与体重100公斤的父亲相比差异明显,此次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注定是一场极具挑战的生命救援行动。与此同时,在捐献的过程中,陶明可能要面对疼痛和身体上的不适,对于小小年纪的她来说也是一场考验。
在捐献前期,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血液内科移植团队为这对特殊的父女制定了专门的移植方案,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供者冻存的脐带血干细胞的方式进行。移植方案实施时,医疗团队使用先进的采集设备,时刻关注陶明的生命体征和身体反应,精心计算适应供受者体重差异的干细胞采集剂量,并密切观察陶明的身体恢复情况,同时在移植仓内对陶明父亲进行了24小时监护,以确保干细胞成功植入。在这个过程中,11岁的陶明坚强、勇敢、镇定,怀着救治父亲的信念,她顺利渡过了干细胞移植过程,在血液内科移植团队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捐献。她捐献的干细胞也在父亲体内顺利植入,帮助父亲造血重建,为他康复点燃了希望。
亲情+专业,点亮生命之光
小小的陶明(化名)为父捐髓,是她对父亲的深厚感情的体现,这份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担当,给父亲和全家带来了希望。而医院的专业技术,也帮助父女完成了一场生命接力。
据介绍,在血液疾病的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要找到合适的供者一直是个难题。幸运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陶明父亲成功获得救治。通过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陶明父亲成功获得救治。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提供者与接收者之间有一半染色体的HLA抗原相同,可能来自父亲的基因,也可能来自母亲的基因。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一定存在单倍型相合,因此几乎所有患者都能在家庭中找到合适的供者。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供者稀缺的问题,还大幅缩短了配型等待的时间,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单倍体移植的优势不仅在于供者易得,还在于其治疗效果显著。多项研究表明,单倍体移植与全相合移植在疗效上相当。
医院方面表示,将不断精进技术,用专业和爱心,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